新闻动态

傅恒:25岁身居一品,为十全武功立三大战功,死后让乾隆泪洒灵堂_准噶尔_清朝_康熙

发布日期:2025-07-06 22:44    点击次数:136

乾隆十九年(1754年),长期困扰清朝康熙、雍正及乾隆三代帝王的蒙古准噶尔部爆发了大规模内乱和瘟疫。趁此时机,乾隆皇帝决定出兵攻打准噶尔部。为了确保这一决策的可行性,他召集了朝中王公大臣召开会议商讨。

准噶尔部本身实力强大,又得到沙俄的支持,成为清朝西北的重大隐患。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曾三次亲征准噶尔部,但均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未能平定该部。乾隆的父亲雍正则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成为清朝在十九世纪之前最惨痛的一次军事失败。由于这次惨败,清朝统治阶层对准噶尔部心生畏惧。因此,当乾隆决定出征准噶尔部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准噶尔汗国是与大清注定要共存的。

然而,在众多反对声音中,唯有一人支持乾隆发动战争,这就是傅恒,乾隆的妹夫、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凭借其过人的军事眼光和决断力,最终帮助乾隆平定了长期困扰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准噶尔汗国,使得清朝西北的边患得以消除,新疆重新纳入中国版图。他的这份功劳,使他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

展开剩余83%

傅恒,全名富察·傅恒,出身于满洲贵族沙济富察氏家族,家族背景深厚。他的姐姐富察皇后便是乾隆的嫡妻。富察家族在清朝朝廷中历来享有崇高地位,从其曾祖父哈什屯开始,便已经官至议政大臣,并获得了一等男爵的封号,因此富察家族逐渐成为清朝的政治豪门。傅恒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初期担任户部尚书,且在康熙撤藩时,积极支持康熙的决策,并在三藩之乱爆发后为平叛筹措军饷,直至劳累过度去世。

米思翰去世后,傅恒的伯父马齐继承了家族的政治地位,凭借父亲的影响和自己的廉洁自律,很快获得了康熙的宠信。马齐被称为清朝廉吏的楷模,与于成龙并列为大清廉吏的典范,因此在康熙朝中迅速升迁,最终官至大学士。马齐的崛起带动了整个富察家族的兴盛。傅恒的父亲李荣保早逝,只有一岁多的傅恒被伯父马齐抚养长大,直到17岁时马齐也去世,傅恒便更加依赖姐姐富察皇后和姐夫乾隆。

尽管乾隆的后宫妃嫔众多,但他一生深深爱着富察皇后,也因此对小舅子傅恒格外关爱。乾隆五年(1740年),傅恒年满18岁,初入仕途,任正六品蓝翎侍卫。尽管这是宫廷侍卫中的低级别职务,但傅恒凭借聪明才智迅速晋升,先后升任一等侍卫、内务府总管等职。内务府总管一职,负责管理宫廷事务与皇帝的私人账务,需要较强的管理与理财能力,而傅恒在这一职务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乾隆的高度认可和器重。乾隆深知傅恒不仅具备出色的政治能力,还极具军事才能。

乾隆见傅恒潜力巨大,于是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傅恒展现了杰出的才干,进一步获得了乾隆的信任。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恒晋升为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快速晋升的速度让外界惊叹,尤其是在当时清朝官场内,傅恒的飞黄腾达不仅是靠家庭背景,更依赖他的个人才华和能力。

傅恒的晋升正值四川大小金川土司叛乱爆发,乾隆为平定叛乱曾派遣川陕总督张广泗指挥作战。然而,叛乱局势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乾隆被迫将名将讷亲派往支援,然而即便如此,战局依然未见好转。傅恒此时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亲自前往指挥。乾隆看到傅恒的决心与责任心,便欣然同意并任命他为川陕总督。

到达战场后,傅恒凭借其敏锐的战略眼光,与岳钟琪等老将合作,迅速改善了指挥态势。两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制定出合理的战略部署,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乱。乾隆得知此消息时,心中大为振奋,甚至喜极而泣,毕竟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挽回了清朝的颜面,也极大增强了乾隆的统治信心。

凭借在金川之战中的卓越表现,傅恒被封为一等忠勇公爵,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乾隆为了表彰傅恒的功劳,还专门为其家族建立了宗庙,并亲自挑选了适合的府邸,傅恒的家族地位因此大幅提升。

傅恒的第二次战功是平定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的历史悠久,在明朝时期曾与瓦剌部紧密相连,并在康熙时期成为了清朝的长期威胁。即便康熙曾三次亲征,依然未能彻底消除这一威胁。雍正时期,准噶尔的后继者噶尔丹策零继续侵扰清朝边境,并曾在和通泊之战中重创清朝军队,导致八旗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直到乾隆登基后,准噶尔部的内乱和瘟疫为他提供了出兵的机会。

乾隆召开朝廷会议时,所有大臣几乎都反对对准噶尔用兵,认为准噶尔汗国应与清朝共存。然而,傅恒却力排众议,坚定支持出兵攻打准噶尔。经过充分的军事策划,傅恒成功指挥清军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攻克准噶尔汗国的都城伊犁,并生擒末代大汗达瓦齐。这一战役使乾隆极为高兴,傅恒因此被誉为“福将”,并获得了更高的荣誉。

傅恒凯旋回京后,乾隆亲自迎接,并赐予他双一等忠勇公爵的待遇。这种高规格的待遇虽然超出了外姓大臣的常规荣誉,但乾隆十分认可傅恒的功劳,特意为他设立了宗庙,以示表彰。傅恒虽一度遭遇双公爵的荣耀,但他谦虚的性格让他婉拒了这一封赏,而乾隆则命人为他绘制画像,成为紫光阁功臣的榜首。

傅恒的第三次重大贡献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成功指挥清军征讨缅甸。傅恒的战略出奇制胜,迅速占领缅甸首都阿瓦。然而,缅甸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让傅恒和他的部队受到了严重的瘴气感染,傅恒自己也因此染病,最终不幸去世,享年仅48岁。乾隆对此悲痛不已,亲自前往傅恒家中祭奠,甚至为其举行了皇室宗亲的葬礼。

傅恒去世后,乾隆对他怀有深切的思念,每逢傅恒忌日,常写诗悼念。傅恒的儿子福康安也继承了父亲的武勋,成为乾隆朝一代名将,继续捍卫国家的疆土和民族的尊严,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傅恒与福康安父子两代人,堪称乾隆十全武功的重要支柱,为清朝的疆域与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布于:天津市